应对高电解质体系不稳定的挑战,速来看禾大两大解决方案(上篇)
高电解质含量制剂体系不稳定产生的问题,给农用化学品的储存、运输和使用带来一系列挑战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?如何应对高电解质体系不稳定的问题及挑战?从成因到禾大解决方案,我们一一解析。
Part1 高电解质含量体系不稳定的成因
电解质制剂体系顾名思义,即农化制剂中含有电解质物质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:
- 有效成分本身为电解质,如草甘膦
- 含有微量元素,如铜锰锌
- 含有大量元素(肥料),如氮磷钾钙镁
- 硬水中含有钙镁离子
- 含有水调节剂
这些电解质成分和离子的存在,对制剂体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:
- 特定离子产生盐溶与盐析现象
- 高温/低温下溶解度的影响
- pH值对体系电离度的影响
- H+浓度对体系溶解度的影响
Part2 表面活性剂在制剂体系中的稳定机理
实现分散和乳化稳定性的两种机理。
(1)静电稳定作用
静电斥力使被分散颗粒保持距离,阻碍颗粒接触融合。
破坏机理解析
电解质通过破坏双电层结构和厚度,使制剂失去稳定性。
(2)空间位阻稳定作用
分散剂的PEG链在水中舒展,形成空间位阻,增加颗粒结合的阻力,从而保持制剂稳定。
破坏机理解析
电解质导致PEG链和水的氢键断裂,导致PEG链卷曲不能完全伸展,从而降低空间位阻作用,导致絮凝等问题。
Part3 禾大分散剂解决方案一
(1)电解质体系配方助剂 Atlox™ 4917
禾大从上文所阐述的两大稳定机理入手,通过在Atlox™ 4917的亲水性侧链上,加入耐电解质单体。
- 提升分散剂在电解质体系中的耐受性
- 增加分散剂分子在连续相中的可溶性
- 增强双电层作用
- 维持PEG链伸展
保障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稳定作用持续生效。
与此同时,Atlox™ 4917多个锚固点牢牢抓住分散颗粒,为制剂体系提供多重稳定机制。
(2)配方案例解析 草甘膦·吡氟酰草胺SC
Atlox™ 4917 在草甘膦/吡氟酰草胺,强电解质体系中无絮凝层出现且析水少。
稳定性测试数据如下:
测试结果表明:
①在制剂中添加电解质会使体系失去稳定性
②在高含量制剂和稀释稳定性测试中,禾大新型分散剂 Atlox™ 4917能够有效悬浮/分散有效成分
③性能优于几种市售分散剂
④测试结果显示,Atlox™ 4917与TSP性能相当,依据即将实施的法规要求,Atlox™ 4917可以有效替代TSP
(3)产品性质与资料下载
禾大专利产品Atlox™ 4917,作为一款优异的低HLB高分子聚合物乳化剂和分散剂,独特的“星形聚合物”多支链结构,使其在油/水/颗粒界面上具有优异的锚固性和稳定性。